学员成果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员成果 >> 正文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黄朝霞:一名三栖培训人的成长故事

发布日期:2020-08-06    点击:

 

 

一名三栖培训人的成长故事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黄朝霞

 

【个人小传】

黄朝霞,女,研究员,祖籍世外桃源之桃花源,196210月出生,原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副院长,现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专职教师。曾在小学一线从教18年,担任大学教授15年。当过编辑,做过乡村教师,上过500场次以上教师培训课,管理与承担过3万余人次的教师培训项目。无论是以前还是现在,都在孜孜不倦的追求与实践语文教学研究与教师培训工作,以下印记或许可以证明: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本科生《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小学语文教学设计》《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导师,华中师范大学语文课程论硕士生兼职导师,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库成员,国家小学语文教学论精品课程核心成员,北京师范大学语文教育访问学者。先后出版《语文教学转型论》《丁有宽语文教育艺术研究》等著作6部,主编、编写小学教学指导用书40余本。少年时因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被其中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人生信念打动,其名言“一个人的一生应该是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成了我的座佑铭,也成了我一生的行动指南。

在近40年的教育生涯中,我追求人本真生存的意义,重视个体情感深处的自性体验,提出“性灵语文”之说。努力把课堂生活化,顺应人的天性,给学生以生命张力;深深懂得,成功不是将来才有的,而是从决定去做的那一刻起,持续累积而成;于是有了孜孜不倦、潜心苦炼,有了独立思考、实事求是和锲而不舍、以勤补拙、努力前行......

【培训格言】

富有创意的思考与孜孜不倦的行为集合,是通向光明的幸福之道。

 

 

 

 

 

 

【成长故事】

 

当个好老师

 

1979年,16岁的我高中毕业时,被我的家乡——桃花源一个小山村的村民委员会主任要去当民办教师,任教两个年级的复式班。这所不足100名学生的山村小学,偏僻、落后、孩子们野性十足;无正规教室和像样桌椅,操场是一个不太方正的小土坪,孩子们上课甚至连课本都没有;加之自己毫无教学经验,那些比我小不了多少的野孩子还时时闹点恶作剧。失落、无助、羞愧一齐向我袭来,怎么办?放弃?逃跑?一个偶然的机会让现状发生了改变。一天中午,百无聊赖的我跑到学校旁的山坡上采野花,孩子们居然一窝蜂地跟了上去,还一个劲儿和我一起采、一起笑,有兴奋告诉我花名的,有把花儿编成小帽送给我的,还有......

为什么孩子们来到大自然像变了个人似的,为什么师生间出现了课堂上从未出现过的融洽氛围?一连串的问题在我的大脑里打转,查阅资料、寻问长者......慢慢地,我似乎明白:大自然就是一本大宝书,书本之外的花草树木、虫鱼鸟兽、风雨雷电不就是最好的教材吗?于是,我把课堂搬进大自然。从此,我那未经打磨与雕琢的语文、数学、音乐、美术教学是那样的自然、有趣和扎实;在引导孩子们学习知识的同时,感受上山采野果的陶醉,下溪摸鱼的快乐;我们一起静听潺水的哗哗声、观看群鸟扑腾的灵动身姿,感受阳光下片片树叶的闪烁,还有喇叭花的盛开。孩子们彻底爱上了我这个小老师。一个好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热爱孩子,努力让孩子们爱上老师。此刻,偏僻不重要了,落后不重要了,孩子们的野性不重要了,所有这些在我这个初入职少女眼中的硬伤,都被一颗颗从未见过的充满如此自然美好气息的子弹击碎。我分明已被一股神圣力量牵引,睁大眼、敛着气走进那个金灿灿的名叫山村教育的世界。阳光从天空铺下来,把整个世界抹上一层黄金的颜色。校园如金子般闪亮,教室如金子般闪亮,讲台如金子般闪亮,十六岁少女的眼里也射出金色的光......

两年后,我考上了一所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后留县城任教。1991年我作为骨干被引进到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一附小工作。从县城到省会,从乡村学校到全国名校,落差之大可想而知。初接一个班,家长成群结队涌到校长室:“一个乡里来的老师能教好我的孩子吗?”“请校长给我的孩子转班吧”!学生在我的第一堂课上,用在教室地面打滚的办法向我示威。质疑、挑衅......问题接踵而致,弄得我精疲力尽,毫无还手之力。怎么办?只能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一边熟悉了解学生情况,一边重新阅读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课,就是教育思想的源泉;课,就是创造活动的源头,就是教育信念的萌发园地。”说得多好啊,我豁然开朗。

一个秋高气爽的上午,阳光洒满大地,一师附小的四甲班教室济济一堂,原来是我正对本班开放亲子课堂,上课内容是巴金的《繁星》。课前我就已让孩子们观察了满天星斗的情景,要求学生三三两两聚在一起,躺在草地上望着星空想自己的心事,还要求学生多次诵读课文,直到读懂为止。上课时学生争着朗读课文、对话、想象,孩子们的思维就像脱疆的野马,神奇、大胆,在他们的奇妙想象中,我居然激动得热泪盈眶,家长也不时试擦眼睛,孩子们更是沉醉而不能自拔。从此,我们的教室无论是在课上,还是课余,多了孩子们求知的目光,多了质疑,也多了快乐。转眼,我从校内到校外,从湖南到全国,先后多次代表学校上大型公开课、竞赛课。1996年在第六次全国小语学法指导研讨会上执教的《吟诵》一课获得优秀奖。从质疑到学生痴迷般爱上我的课堂,从多次的对外教学示范到获得国家级大奖,说明什么呢?一名好老师就应该把课上好,让学生爱上课堂,爱上学习,不是吗?                        

 

“另类”培训

20191116日下午,国家级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培训班学员,正在长沙市虹桥小学现场即兴评学,各组代表情绪激昂、唇枪舌战、口吐莲花......以下是山东学员马文静评学的部分内容:

日本学者左藤学提出用飞鸟之眼、蜻蜓之眼、蚂蚁之眼研究方法。飞鸟之眼高瞻远瞩却浮光掠影,蜻蜓之眼视角下移却蜻蜓点水,蚂蚁之眼所见有限却精确细致。蚂蚁的视野虽不甚宽广,但是它们却精心改变着脚下的土地,它们的视角对研究者来说应该是不可或缺的,也是难能可贵的。站在孩子们的立场去亲身体验,了解他们真正的学习情况、这样的研究因为更接地气、更接近教师真正的生活。今天我们组就采用这种方法观察了李老师执教的《爬山虎的脚》,我们用质性研究方法对本班一四人小组的学习情况进行了观察、分析,并给该组成员确定为1号男孩(学霸)、1号女孩、2号男孩和2号女孩。

板块一:尝试表达,指向仔细观察的方法

描述:三分钟写作环节,1号男孩奋笔疾书,1号女孩不甘示弱,2号女孩写写停停,2号男孩写了两个字,又划掉了。

思考:第一环节教师摸清了学情,学生写作水平不高,运用课文语句的意识——没有。

板块二......

另外几组大多运用了一定的观察工具,分别从学生学习目标达成度、学习状态、参与面、参与时间等方面进行定量观察,这里不一一赘述。

这只是我一整天培训课中的一环。第一个环节是学员代表(山东李玉玺)上汇报课(学员经多轮实践、研讨产生的课),各组学员运用相应观课工具,从不同角度进行“察学”、统计数据、分析讨论目标达成的有效性。第二个环节是各组学员代表即兴评学。第三个环节才是我的一小时专题讲座,主要内容:一是对汇报课的全面点评;二是对各组的即兴评学进行总评与指导。第四环:学员进一步了解“察学”内涵,反思、分析、迁移方法,提炼核心经验,形成指导返岗实践的“察学”研究报告。

参与观课的学员不再是被动的听者,而是以学情观察员的身份出现,学情观察员可以课程资源、教师助教身份协助、指导、督察小组合作学习,使其学习效益最大化;学情观察员还可以是“上课教师第三只眼睛”的角色,及时将学情悄悄以暗号、手势等形式反馈给上课教师。上课教师借助学情观察员提供的课堂观察汇总记录及分析,利于课后复盘、改进、完善、优化教学策略。

这样的培训课学员想得多,讨论多,动手设计多,参与实践多;导师讲得少,但指导参与多,视角聚焦多,观察注意多,精力投入更多。师生一起在实践中探寻实践的张力和智慧。它的行为阶段表现为发现问题中学习,尊重经验中学习,实践表达中学习。如同在战争中学习战争一样,教师培训确实需要在这种“经验、反思、实践”的历练中得到超越。没有反思的经验是故事,没有经验的反思是假设,缺乏实践跟进的反思难于真正成为“从理念到技能,技能到习惯”的改进,也就是没有完成教师培训的行为改进目标。

这样的培训遵循了从语文教学问题出发,以语文教学经验为基础,以改变语文教学行为为根本的教师学习建构路径。让学员运用我们教给他们的知识和方法,去尝试并获得成功的体验,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学员在回到岗位后会应用我们所教授的内容 [1]

这大概就是我所说的“另类”培训吧。

 闪动的泪光

“各位亲爱的家人:相遇靠缘分,相知靠福分;既能相遇又能相知,那是福气!我们明天就要说再见了,在这即将离别的时刻,我一定要说出我室友的感人故事......”在《昼夜》钢琴曲那充满淡淡忧伤味的旋律中,来自山东烟台的学员赵妮正用她那包含深情的话语,向我们讲述她的室友钟静(山东威海)为她的老师准备特殊礼物的细节。原来,几天前,在不经意间我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一个精致的木盒,盒子上面布满层层叠叠的心型小帖,每一张小帖上有写给我的“毓秀功深,播雨耕云”“您是一本书”“感恩遇见”类的寄语;打开盒子,典雅朴素的艺术照,隽秀得体的钢笔书法小诗。我惊讶、欣喜、感动......几天来,一直纠结于送此“厚重”礼物者是谁,为何要对我保密?今天终于知道真相了,原来,为了这份情谊,一周前钟静老师就开始多角度抢拍我的各种镜头;找艺术照像馆专业人士设计,一连几小时的跪地制作,再到深夜外出冒险购买小心帖......每一个环节亲力亲为,每一个步骤精雕细刻。赵妮老师描述着,比划着,讲着讲着,她哽咽了,此刻的我眼泪止不住在眼眶里打转,竟情不自禁地抢了话筒,我要说出我的感动,说出我的困惑,说出我的不舍,可是当我真正拿到这个话筒,面对这一家(我们的惯称)可爱的人儿居然已是泣不成声,全班学员跟着我抽噎,一时出现难以控制的居面,以至后来自己说了什么都记不清了,只感觉有学员给我的拥抱、安慰,传递纸币擦拭泪水的情景......

第二天,我又陆续收到不少学员的短信问候与祝福,在各自的离别问候中泪点时时再现,其中河南学员陈岑居然给我写了一封长达1713字的信,她在信中认我做妈妈,读完信又一次泪流满面,便在群里请求家大家不要再“折腾”他们的老师了。现分享陈岑老师书信内容的其中两段:

    片段一:

亲爱的黄妈:

     早上听到窗外呼呼的风声,天气突变,不知您的感冒好些了没?

     昨天晚上的结业晚会,听妮姐姐讲故事,大家纷纷泪流,您更是泣不成声,知道吗?我端正地坐在那里,仰着大脸,面无表情地看着你们,我默默地告诉自己:一定不要哭,一定不要哭,因为哭红了眼,呆会儿跟您合影就不好看了!

......

片段二:

我是一个特别懒的人,懒得说话,懒得做事,多一点儿的活儿都懒得干,但在这次培训的一个月里,我干了所有可干的活,每一样都尽心竭力,不是证明自己有多能耐,只是为了不辜负您的期许!我在回想我走的路,从无方向,也无目标,在时而急促时而散漫的行走里,全是为了报答,报答知遇之恩,报答感激之情,我本平凡如草木,渺小如埃尘,被一个人看见,并训养,这是莫大的荣幸,也是极尽的恩惠,定要用尽全力去不辜负才好!

     不辜负您的陪伴,认真听好每一节课;不辜负您的教导,悉心实践每一项所得;不辜负您的期许,良善对待每一位伙伴……只是,我想最好的报答一定不仅仅只有这些……

     最好的报答一定是努力做个好的自己,每天都准时升起内心的那轮红日,去照亮自己的同时也温暖每一个可以遇到的人,生机勃勃,明媚光亮......

短短一个月的培训,为何有这样的感动,师生间为何有这样的情谊,这“泪光”的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这大概要追问教师培训的真正内涵了。一个培训项目其实就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要有效实施除了从培训需求、目标、主题、内容、方式等方面全方位策划外,还要特别注重培训文化的打造。短信叮嘱学员添加衣服是文化,教室后面张贴的“全家福”是文化,首席专家的全程陪伴是文化,跟踪学员课题研究还是文化......这种文化不是课程文化,环境文化,服务文化,交往文化,体验文化等的简单相加,而是它们总和的N次方,是学员、专家、老师、工作人员等等所有参与者正能量的无穷大。是教师和学员一起在培训实践活动中积淀而成的价值存在,是为全体成员所共享、认同、信守的培训价值理念、角色意识、培训情感及培训行为方式的复合[2]。培训文化就是一个火把,温暖学员的心灵,点燃学员求知的渴望和对职业的激情,唤醒学员的梦想,激励学员做学生生命中的“贵人”。

我想,一名真正的教师培训师,为了培训文化的打造、浸润与生发,努力成为引领学员成长的灵魂人物,首先应该是课堂教学的导师,成为“有效教学”的引领者;其次才是教师的培训师,成为有效培训”的实践者;第三是研修的工程师,成为“有效研修”的组织者。这恐怕就是教师培训的内涵所在,也是一名三栖培训人的理想追求。

回首近四十年的教育人生路,从乡村学校到省会城市,从中师毕业生到大学教授,从民办教师到教育部专家库成员,一路走来充满荆棘与坎坷,但我从未放弃对教育理想的追求,不畏艰难,砥砺前行,努力将教学的导师、教师的培训师、研修的工程师三重身份叠加,交融,拓展,收获成长,走向涅磐。

 

  作者简介:

黄朝霞:女,196210月生,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研究员,硕士生导师,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库成员,教育部小学语文示范性培训首席专家,国家小学语文教学论精品课程组核心成员,全国中学语文研究委员会理事,全国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研究中心理事,湖南省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

  联系电话15388032710

  邮箱574287416@qq.com

  地址:长沙市岳麓区看云路润芳园小区

 

 

 

 

Copyright ©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国培计划宣传网 Support: LL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