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员成果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员成果 >> 正文

2019年湖南一师(E102-1)精品培训项目.docx

发布日期:2020-07-31    点击:

精品培训项目

 

 

承担教育使命,脱贫攻坚助力古丈教育

——湖南省综合改革模式创新试点项目-古丈县教师培训者团队集中研修(E1021)

 

一、项目基本信息

1.项目名称:

“国培计划(2019)”湖南省综合改革模式创新试点项目--古丈县乡村教师培训者团队集中研修

2.项目设立意图分析

2019年我国国培计划进入3.0时代,为更好的落实党中央“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要求,优先支持深度扶贫区县,实施乡村教师培训脱贫攻坚行动,探索长效化的培训模式,湖南国培首次开展”湖南省综合改革模式创新试点项目”,采取高等学校与项目县"校地合作”的方式并由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整体帮扶古丈县教师培训,重点为古丈县培养一批县域培训专家团队和“种子”教师校(园)长,开发一批优质培训课程教学资源,凝练一个效果明显、可推广复制的培训模式,为古丈开展教师校(园)长培训提供典型的示范和资源支撑,带动地方改革创新培训机制,健全培训支持服务体系,促进中小学教师队伍素质能力整体提升。

3.培训对象、人数及需求诊断分析

培训对象:2019年“国培计划” 古丈县教师培训团队成员48人。

培训专题

需求诊断:为加强培训的实效性,首席专家专程到古丈进行现场调研,此外还通过UMU平台对学员的培训需求进行了问卷调研,通过对参加以前参训学员、已能基本胜任培训任务的骨干教师、专职培训者、教研员的问卷、访谈及对相关教育行政部门的调研等数据分析来看,85%以上教师来自于一线且没有培训经验,绝大多数学员训前不了解团队研修项目培训具体目标和任务,对教师培训者的身份认同度较低,对于教师培训政策、成人学习理论等方面的知识缺乏,专业的教师培训技能和方法急待强化。学员的培训需求主要是:希望多一些对一线教学指导意义更多的培训内容,多一些与同伴交流合作研讨,增加对培训师综合能力提高的课程,能够多与专家面对面交流的机会,打破“你讲我听”的固定模式等。

4.培训主题及目标

1)培训主题:2019年中小学教师培训团队培训基本素养和培训力提升

2)培训目标:通过培训,教师培训者把握国家教育政策,把握教学改革趋势,掌握现代教师培训理论与规律,其教学研究能力与培训需求分析、项目设计、培训课程开发、培训活动的设计、实施和管理能力得到提升,形成培训研究共同体,成为区域内教师培训中教学水平高、培训实践能力强的培训教学专家、策划与实施者、教师专业发展导师,提高教师培训的质量和水平。

 

 

 

 

 

 

问题

从调查结果来看,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是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

5.项目实施时间

集中培训时间:201984日—821日。研修时间共计18天。

二、项目实施模式

本项目是湖南省教育厅和湖南省国培办优先支持深度扶贫区县,实施乡村教师培训脱贫攻坚行动,探索长效化的培训模式而顶层设计的湖南省综合改革模式创新试点项目,省教育厅拟在凝练一个效果明显、可推广复制的培训模式,该项目湖南省没有具体的要求,湖南省教育厅王玉清副厅长指示,希望我们精细实施、专业支持、大胆创新,为全省贫困县教师培训质量提升和推进县域层面教研训一体化探索模式、开发资源、树立典范。

“国培计划”改革的关键是致力于由“输血”到“造血”的改变,提升县市自主实施培训的能力和水平。因此,古丈团队研修项目的成效如何是整个古丈整体帮扶的关键所在,团队研修培养了一批“种子”教师,打造了一支“知乡情、懂培训、善指导、能扎根”的本土专家团队,较好地发挥了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

 

培训就像一次旅行,学习者沿此路获取知识,掌握技能、提升能力、发展思维、感悟智慧,在不同程度上促进行为方式的改变和心智模式的变化与发展。每位旅行者尽管行程相同,但各自获得的体验和感悟不同。以终为始,反向设计任务导向型课程地图。我们以培训目标为“目的地”,培训需求分析确定学习者的出发点,作为学员的学习导图。

IMG_256

用雷格·瑞文斯教授所提出的“行动学习理论”和“让教师亲身体验、主动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以达到自身观念、态度和行动上的改变,并将所学知识和方法运用于自己工作”这一成人学习主体性论,立足于项目不同层次的培训需求,精准施训,打造精品项目行动学习强调在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中,不仅要能指导、会行动,还要能够从深入的反思中获得经验能力的提升,帮助个人通过反思和过程体验获得专业发展,所以说行动学习是“从做中学”“反思中学”以及“在学习中学会学习”的有机结合。

基于行动学习法的教师团队研修模式就是以“行动学习理论”为出发点,同时考虑参训学员是有着一定社会实践经验积累的成年人,构建的基础理论框架是以“成人学习理论”为基础与“行动学习理论”所反映出的主要特点相结合。

IMG_256

基于行动学习的团队培训模式更加关注教师培训学习过程,注重教师综合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以及培训能力的提升,实现“传递型培训文化”到“思维型学习文化”的建构,进一步提高了培训项目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效地建构了区域教师专业培训学习的生态环境。

IMG_256

团队训研实施“四段四维整合”模式。即经历“集中研修、跟岗实践、岗位实践、总结提升”四轮驱动培训,整合“高校研修机构、区县培训机构、远程培训机构、中小学”四维培训主体效能,提升“教学、教研、培训、研发”四种能力

IMG_256

     三、项目实施过程

县域教师培训质量关系着全县教师的专业发展,为了确保培训项目高质量地顺利实施,根据该项目的特点,我们对项目管理实践从战略层面、运作层面、支持层面等方面进行设计和思考。战略层面上我们釆用项目组合管理的策略----区域项目组(古丈教师发展中心)和项目校共同管理,制定区域整体推进的实施方案,统一协调,各司其职。运作层面上发挥三支团队----项目管理团队、专家团队和项目班委团队的作用,开展培训文化、分享交流、成果展示等活动。支持层面上充分利用国家政策和省、县、校领导的支持,充分发挥师范院校的优势和资源,为项目实施保驾护航。

项目实施中我们始终把握“改革创新与规范管理、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问题导向与任务驱动、专家引领与本土生长相结合”的原则,以“合作、引领、服务、助推”的理念践行,与古丈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建立了合作共同体,召开专家论证会,把脉问诊聚焦项目的顶层设计;首席专家专程实地考察调研和问卷调研,寻找学员个体主观需求与工作岗位要求的交集,聚焦“中小学教师培训团队培训基本素养和培训力提升”的培训主题,构建“1573”的培训模式,通过“学员五个一”“小组三个一”的问题自省、任务驱动方式,深挖学员蕴藏的潜能;全程导师跟进指导,引领学员专业成长;突出培训文化和管理效能,切实落实“精细实”服务,做专业、温暖的培训;充实课程资源、案例资源、网络资源,注重生成性资源的加工和利用;建立质量标准体系,将诊断性评价、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初步建立自评、小组评、专家评、项目评、第三方评的“五位一体”的评价体系通过整体帮扶,提质增效,助推县域教育的整体提升。

 

 

 

 

 

 

IMG_256

学员在培训机构培训的时间是有限的,但学员的专业提升的需求是无限的,对于一线参培学员来说,他们既需要培训期间专家的引领与指导,更需要在长期的教育教学与培训实践中,不断有人关注、陪伴、帮助、鼓励、支持、引导,助力专业成长。为此,我们构建理念体系,注重价值引领在项目实施中,以情境体验、问题导向的培训课程作为项目的“支撑点”,导师全程跟进指导、答疑解惑作为学员学习的“着力点”,多元化的培训方式让学员学得好作为培训的“关键点”,问题自省、思维拓展助进学习的感悟与思考作为学员专业能力的“提升点”,参与激发、信任行走作为学员行动学习的“落脚点”,真正做到提质增效助力教师的专业成长。

通过教师团队研修,学员承担县域学科送教下乡、教师工作坊培训,区域师训规划设计,校本培训诊断把脉,学员从“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教研员”转变为“培训者、管理者、专家”,再通过实践成为教师学习的“设计者、合作者、引领者”,让学员“擅”培训,实现了存在感;课前分享、同题异构、8分钟的教学片段与微专题由于切入点小而精,易准备,能驾驭,让学员“能”培训,实现了“存就感";岗位实践中优秀教师呈现示范课,研磨案例课,实践中体验成长,让学员“会”培训,提高了“幸福感”;团队研修突出主体参与,在环环相扣的引领下,参训教师能紧扣研修主题和方向,观察课堂、聚焦思考、行动实践,潜在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得到唤醒,达到了教师“乐”培训的回归,提升了“获得感"

培训实施过程中,我们实施专业化、精细化管理,首席专家负责全程质量监控,参与互动听课评课环节,整体把握整个培训的质量关,班主任及教务人员各司其职,全程跟班服务,发现问题及时做出反馈与调整。一是规范班级管理,明确班级制度:通过以“缘”为主题的破冰活动,相识结缘,全体学员相互认识了解,在此基础上组建班委会,推动班级建设。建立考勤制度,在教室的墙壁上粘贴考勤表,规范班级管理,组织学员编辑国培简讯,刊发学员培训感受、听课心得,通过学员积极的交流活动,发挥学员团队的自我学习功能、自我教育功能,大大地提升了培训效果。二是建立多种反馈机制,完善培训管理工作: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首席专家、班主任每天都与学员一起,随时掌握学员的学习动态,召开培训工作座谈会,组织课堂教学评价活动,听取参培人员对培训组织管理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对培训方案,培训简报、培训进展情况进行检查和通报,总结经验,完善管理,确保培训成效。培训过程中全体学员填写《课堂教学评价表》,对每位授课专家进行教学评价,充分优化培训管理。三是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学习情趣。为营造积极快乐的学习氛围,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的举措,从学员培训开始,我们都一直营造一个温馨家园的氛围,在教室墙壁上张贴了有学员相片组成的 “全家福”,让大家感觉到我们都是一“家”人,首席专家每天奉上的精神早餐;学员每天的培训期待、学习心得、培训掠影、培训感言都会粘贴在教室墙壁上与大家分享;编发培训简报,反映学员学习动态,分享学习成果。通过这一系列的举措充分调动了学员的学习积极性

此外,为了调节紧张的学习生活,我们组织了系列班级活动:全体学员到湖南一师青年毛泽东纪念馆参观;唱红歌,吟诵毛泽东诗词;组织全体学员全程参加爱的天使活动,举办联欢晚会、趣味运动会等活动,使学员感受到“千年学府”浓浓的校园文化氛围和湖南一师老师的用情、用心,这些活动不仅使学员感受到轻松与快乐,也加强了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友谊和沟通。培训结束时,学员们的共同感受是时间太短了,令人流连忘返,这种培训经历将成为他们人生中的宝贵财富。

为保证国培项目的顺利实施,我院出台了《“国培计划”湖南第一师范学院项目管理细则》,工作流程化,管理制度化,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制度保障。培训期间学员高度自治,自始至终专注聆听、认真记录、积极思考、主动参与、智慧对话、精彩展示。

开创了“微信课堂”活动。培训期间建立微信群、全体成员加入后,定期在群里开展微讲座、交流研讨等活动。每一次微课堂由老师或学员就某一主题讲课,一位主持人维持课堂秩序管理并保证微课堂正常进行。讲课结束后,学员就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发表个人看法、见解或各自的解决办法,在群内展开讨论与交流,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集中培训结束后,开设了“专家每日分享”活动,由首席专家借助新媒体(网络研修平台、QQE-mail、微信等)通过视频、课件ppt、好文学习、名句欣赏、政策文件、提供网络课堂和名师博客等形式与学员分享,深受学员欢迎。二是利用网络进行交流互动,构建自由的学习环境,学员就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发表个人看法、见解或各自的解决办法,分享个人培训经验,专家答疑解惑, 针对学员的不同需求进行不同帮扶和指导。它的活动、形式、时间、内容等灵活多样,应用性较强,更重要的是在参与过程中,随着对活动的认知与情感的不断投入,学员的学习从被动转为主动, 主动性不断被激发, 创新认识不断涌现,帮助学员培训后形成持续的学习行为。三是成果分享,后续支援。集中培训结束后,我们继续向学员提供最新的教研成果、课程资源或其他教育资源,供学员后续学习交流。同时学员们也将自己在培训时所学理论与方法运用于实践中所形成的成功案例、教育实践中的观察与体验、感悟与收获,成功经验等和大家进行交流和分享。通过这种形式的资源共享,真正地实现了培训的延续性与持久性。

 

四、项目实施效果

教师培训自我需求最重要,唤醒激励是手段,思维碰撞是关键,自我规划是内驱,互教互学最有效。本项目在我校的精心组织与规范管理下扎实有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项目特色:

1.优化区域培训生态建立培训机构对贫困地区全方位、常态化的专业支持机制对贫困地区进行帮扶包括:培训规划制定、培训体系完善、培训项目实施、校本研修指导、训后跟踪服务。

2.创新校地合作方式采取高等学校与项目区县"校地合作”方式共建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示范区、共育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示范校、共育乡村教师培训示范团队。

3.打造培训品牌履行培训实施的主体责任,将项目实施与培训研究、模式推广融合建设精品培训项目努力生成优质培训成果为县域教师培训提供长线持续的专业支持。

项目实施效果

1.       项目实施效果突出,学员满意度高,匿名评估绩效成绩优异。项目的实施得到了省国培办、项目县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以及兄弟单位的好评。
    2.
项目实施协同高效,项目县收获多,区域教师培训体系初见雏形在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的带领下建立了一支有实战能力的本土培训者队伍,探索了一套适合区域的教师培训模式,实践了一个高效的运作机制。
    3.
项目实施成果显著培养了一批本土培训者团队,在区域工作中发挥骨干作用。所有参训学员在送教中承担讲座或示范课, 受到了当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教师肯定和高度赞赏,示范引领作用突出,获得市教体局表彰。
    4.
项目实施固化成果丰硕,凝聚了集体智慧的实践成果。学员学习成果和生成性资源丰富,既有参培学员学习反思集、参培学员研讨案例集、优质课程资源、送教下乡和培训课堂教学实录;还有培训简报、学员美篇、培训精品、培训回顾片、微视频等资料。

5.项目实施研训一体成果丰硕,开展实践导向的理论研究,《国培计划背景下“校地帮扶机制”培训模式研究——以“古丈县综合改革模式创新试点项目”为例》获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立项课题。相关成果《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师培训体系研究与实践》获湖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形成了专业水平高示范指导性强的学术成果。

                                      

 

 

 

Copyright ©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国培计划宣传网 Support: LLC